更多

    新疫學年 發展以人為本教育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疫情持續,撰稿時傳聞教育局將有指引或在九月底前陸續復課。以過去疫情中復課的經驗,情況定會非常反覆,況且步入秋冬季,疫情能否受控更難以預料。然而新學年始終都要開課,師生或需穿梭於復課、停課或停止當面授課之間,究竟學校是否準備就緒,以下就為大家分享一些學校的情況。

    當初疫情停課,對學校來說或是措手不及,但歷經一整個暑假,開學在即,加上可瀏覽世界各地疫情變化,不難預料新常態就是大眾巿民與疫情共存,香港教育局於截稿前發出的指引是如期開學,但停止面授。本刊邀請到一所小學及一所中學的校長及教師受訪,兩間學校均有科技及教育專家,他們按學生所需,整合出新課程及方式迎接開學。

    領島疫下籌備新校政

    天主教領島學校(簡稱領島)於本年八月有新任校長李安迪履職,李校長過去一直致力推動科技教育,任教職逾十年,去年擔任多項職務,包括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科技教育委員會委員及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專家小組成員等,對小學生、家長及教師的科技教育能力有充份認識。

    天主教領島學校校長李安迪與教學團隊討論出三種課表面對疫情。
    天主教領島學校校長李安迪與教學團隊討論出三種課表面對疫情。

    教學團隊在初小及高小特意設計不一樣的課堂編排。
    教學團隊在初小及高小特意設計不一樣的課堂編排。

    領島學校於新開年,訂定三種課表,分別是正規如常的全日制課表、復課但配合不回校午飯的半日課表,以及停返校的線上實時課表。正規課堂方式一如以往,按教育局及校情訂定全日制課堂。至於半日課是因應疫情減少學生於進食時可能發生的飛沫接觸所產生的課表,但該校顧及學生身心,因此課程會按比例縮減之餘,於十二時半前結束,務求配合學生生理時鐘,能按時回家或前往指定地點午膳而不必挨餓。

    定訂學生為本線上課表

    至於線上實時課的原則是配合政策及貼地所需,故此課堂編訂原則將刪減至學生必需要顧及的學科,以配合學生學習的生活習慣為主。因此線上課堂設計,以中、英、數及常識四項主科,當中會特別關注英語,畢竟語言學習不能間斷。另一原則是教育編排將由學校主導而非家長,為減免由家長擔任教職,學校特地改良教育法,利用重組次序達成學習、評估及溫習的目標,方法是三課連堂有關連,第一課是授課,緊接是家課和導修。

    下午課的編排最有彈性,仍以保持學生學習慣性為目標,但會兼具興趣發展,如此一來具有彈性,學生有自由學習時間和空間,也沒有評估的壓力,期望藉此能真正減輕家長及學生的負擔,畢竟香港最多是雙職家長。

    訂定學習目標與學科的關連,但是學生在不同年紀,學習能力有所差異,在小學裡的情況尤其明顯。學生會因應年紀於線上學習的集中力差異不一,而且年紀愈小的學生瀏覽屏幕時間按比例遞減,故此該校按學生年級分成兩類別,初小課堂會偏重線上影片,如此一來,學習時間更具彈性;至於高小,該校去年開始推行BYOD,小四學生已有經驗及準備就緒,而小五及小六學生於暑假期間已補購設備,加上年紀稍長,亦較具有能力自行上網隨課表學習的能力。

    線上課堂應顧及學生身心,小學階段主要是能維持學習習慣。
    線上課堂應顧及學生身心,小學階段主要是能維持學習習慣。

    一站式軟件作家校橋樑

    至於家長是否應擔心學生未能如期上課而學習不足?李校長表示按現時情況,他認為復課並非無期,加上香港教育界具備專業能力能協助學生,他補充復課後花一至兩周作調整,就能銜接回正規課。亦因此,疫情期間初小家長主要是協助維持學習習慣為重,高小學生可因應學生調整學科的學習習慣。

    學生以外,教師及家長也需要準備,當中主要是運用合適工具收發資訊。暑假期間,為了切合小學生所需,學校方面統整以Microsoft Teams作一站式橋樑,以能全面符合聯絡、點名、派發及收集功課,進行視像課堂等。學校亦增加「領島在線」的線上支援服務,集中處理疫情期間的校務公佈,以及實時讓家校進行便利溝通的通訊工具。

    領島在線是該校的線上支援服務,用作與家長溝通。
    領島在線是該校的線上支援服務,用作與家長溝通。

    李校長認為,面對疫情大家要面對的狀況已經很多,亦因此各界均需多多體諒及包容,在新常態下迎新學年,無論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均是摸著石頭過河,能協助學生們如常學習是大家的共同目標,雖然校情及家庭狀況各有不同,但只要開步走前,並且互相關懷和瞭解,就能攜手合作面對挑戰。

    王中推教育新思維

    另一間受訪的是樂善堂王仲銘中學(簡稱王中),謝國駿校長在大學修讀電腦,因緣際會下進入創意兆基書院任職,離職前由教師晉升至校長。與李校長相同,謝校長對教師、學生及家長思考的角度同樣著重以人為本,在疫情期間課堂編排一樣細緻。該校在謝校長入職後不久,已籌備全校使用Google服務作雲端配套,近年學校亦將展開單元式學習(Learning Module)的推進個人學習模式,正好與該校的「在家學習」(Home-based learning, HBL)方式連接。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校長謝國駿運用新教育思維帶領學校面對疫情及未來學習模式。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校長謝國駿運用新教育思維帶領學校面對疫情及未來學習模式。

    迎新周活動助學生調適

    於該校社交網站,謝校長發佈最新文章可理解其設計用心,他解釋 HBL 應與網上學習的分別是, HBL 類似成功的網上學習平台,讓學生如大海上的航線般運作,學校提供課程內容如航海圖般,教師化身作輔導角色。亦因此,疫情期間該校將課堂按比例縮減課時,他一直有親自向教師們提醒,需注意學生單純在線上學習情況難以如學校般,亦因此線上課堂不用刻意遵從時限或形式,重視學生的學習質素更重要。

    謝校長指出疫情期間是進行「學習模式改變」的最佳時機。
    謝校長指出疫情期間是進行「學習模式改變」的最佳時機。

    開學在即,謝校長特意設計全新的開學迎新周活動,為學生從疫情中暖身準備回校。他以一連四日的活動從四方面協助學生,分別是心態、環境、能力和成長作切入點。形式是早上將舉行拓展思維的網上講座,下午籌備了二十個工作坊讓學生以活動方式重拾學習樂趣,務求協助學生進入學習緩衝區。至於稍後的課堂編排,會如早前學校課堂編排,而謝校長正計劃讓學校推出單元式學習,期望學生能發展個人化學習。

    王中的開學周不以傳統模式進行,有點類似大學所進行的個人化學習模式,著重啟發。
    王中的開學周不以傳統模式進行,有點類似大學所進行的個人化學習模式,著重啟發。

    此外,該校教師林家俊示範運用科技工具,令學生於線上活動中不止是單純看屏幕而學習。林老師以任教的數學課為例,他編排的課堂不會單純講課,當完少許理論講解後,就會給予適量的題目從而評估情況,學生就能按程度學習,而他亦能透過線上觀看所有學生的習作,甚至與同學們一起討論。

    王中林家俊老師示範數學課堂,小記使用13寸手提電腦上課,視覺上感吃力之餘,手寫亦感不便。
    王中林家俊老師示範數學課堂,小記使用13寸手提電腦上課,視覺上感吃力之餘,手寫亦感不便。

    林老師分享運用科技能避免單向線上的黑板方式,但所需的工具要求較高。
    林老師分享運用科技能避免單向線上的黑板方式,但達到有水準課堂,所需配合的設備亦較多。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