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與常識有關連,與電腦科的關係更是直接。前文已提及梁銶琚分校取得電腦科課程撥款,電腦科蕭老師坦言此任務十分艱鉅。首先,需要集合所有不同層級的學校,並將課程內容調整至大家均認可的內容。其次學校也需重整校內常規電腦課,由於加入編程內容,令所有人都有機會檢視課程內容的實用性,例如大家確認將認識電腦基本操作、影片編輯軟件等課程刪除,加入其他更常應用的軟件教學及編程內容。
大刀闊斧革新課程
他續說,就梁銶琚分校的情況,再將電腦課內容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常規電腦課、跨學科 Young Maker 課及拔尖培訓。課程上有所改動外,評核的方法也有所更新。配合學習內容,四至六年級不再需要考試,改為繳交作品。四年級繳交動畫、五年級是遊戲,而六年級用 App Inventor 寫 App 和 Micro:bit 實物控制。根據多項訓練和練習,從而令 Maker 誕生,甚至令尖子浮現。
[row][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 [/row]
學習解難運算思維
至此或有很多人認為編程是學習成果,蕭老師提醒大家,以自身學習經
歷而言,程式語言十分容易過時,學生要學習的是運算思維,也就是面對生活上擁有具體解難能力。另一方面,課程編排如常識科,內容務求其他科目及生活連結,令學生能有興趣、有用的學習及應用,例如課程內就曾運用匙羹及塑膠杯製作喇叭,並用音樂科知識進行簡單編曲。
[row][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 [/row]
五課節單元主題
運算思維是否不能應用於其他課堂?梁銶琚分校就以英文科作示範。在此之前,先理解一下該校有新增設每周一節的 Young Maker 課堂。運用此新課堂,以五節為一單元主題,英文科是使用 cratchJr 製作戲劇。做法很簡單,第一堂課是用導讀方法認知英文故事架構,第二堂課是用四格漫畫將故事折解為四步驟,第三堂課是開始著手製作故事和初步運用 ScratchJr 製作角色,第四堂課是製作故事發展內容,同學們從中需要撰寫故事內容,最後一堂課是完成故事、分享及寫感想。
楊老師表示如此緊湊的安排,當初也十分擔心,然而老師們留意到,根據電腦課和常識課的應用,學生對 ScratchJr 非常熟練,於第三節課也留意到學生能如期進行之餘,變化創意也十分高。同學們製作戲劇的優點是讓作文於無形中,有兩次思考的過程,因為在結尾時需寫感想,藉此他們能進行反思。細心留意, ScratchJr 不是一個編程軟件,教育也不應為做而做,方法是類似將 ScratchJr 取代 PowerPoint ,令課堂有趣之餘,學習同時變得有意義。
貫穿課程的秘密
最末要講解的是該校所設計的 Young Maker ,這是當初校長給多全校老師的任務,用五節課堂就興趣或專長帶領小朋友完成一件事。老師初步設計後,由副校長作整理,就各科及編程融合於各級及各科。課程設計是運用所有課堂所學而延伸,以突破現有的問題及框架,既解決課時及課堂不足,也可減免功課的複雜性。最後,張主任補充回顧課程設計,正是運用工程裡面的九項元素,與過往教學的最大分別是加入設計及改良部分,通過 STEM 相關課堂,確實補強了學生現時所缺乏害怕失誤、不善於表達等各項問題。
STEM 入骨教學
本文開初小編提及天虹運用科技,令教學以不一樣方式呈現;至於今次採訪的梁銶琚分校,該校展現出兩校因應校情,發展出另一套運算思維的課程內容,而此內容更有望適合更多小學。更重要的是,此模式由於以五節課為單元主題,令 STEM 學習方式能於無形中多次進入學生思考模式中。是次採訪,限於編幅,未能一一盡錄實有遺憾,但看見學界出現雙彩虹景象,確實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