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影響高度」,選擇樂觀與悲觀足可影響生活及工作的表現。父母如果能在孩子遇上挫敗時,輔以適當的解釋及批評,而不是責備及嘮叨,孩子可以學會樂觀積極,從挫折中復,不致自怨自艾,這就是教導孩子學習樂觀的三大元素之一的「解釋形態」(Explanatory style),即樂觀金字塔的頂層。
當孩子在一次田徑選拔中的表現欠佳時,他會如何解釋失敗的發生呢?其實,孩子的歸因,正反映出其傾向是樂觀還是悲觀。如果孩子認為自己不是田徑的料子,成績差是無法改變的普遍情況,相信自己比人差勁,那末,其原因都是永久的、普遍的及內在的,孩子因此容易產生愧疚、羞恥、無助等悲觀情緒,缺乏動力去改善自己。
反之,如果孩子相信自己只是發揮不到應有水準,並在個別項目中大意失手,而且對手比預期強的話,則原因屬於暫時性的、個別的及外在的,孩子對自己仍抱樂觀,將來再有動力去爭取佳績。
當孩子失手時…
當媽媽 Wendy 認識了樂觀對培育孩子的意義後,受到一次真正的考驗,因兒子 Eric 在呈分試的英文科考試中,誤解了題目,成績因此退了一大步,由上次的 A 變為今次的 B。Wendy 想像自己以往會為此責備孩子做事不專心、馬虎不認真、忘記了父母的提醒,還會責怪孩子可能派不到心儀中學,想兒子知恥近乎勇。
然而,媽媽學會只批評孩子的行為,即使孩子的表現未如理想,也非責備孩子的本質。於是,Wendy 向兒子說:「我知你是一時失手,這不是你應有的水準,今次成績退步,你我固然都失望,但如果你能找到方法,幫助自己去除緊張,更小心的話,相信你下次還是可以有好成績的。」聽完媽媽的批評及訓勉後,兒子感到動容,並說自己下次考試一定會小心,收復失地。
訓練樂觀基礎的能力
教孩子樂觀不是盲目的正面思考,因為沒有與現實情況接軌的只是吹噓,是沒有基礎的、虛偽的。樂觀的基礎不在於正面言詞、勝利景象,而在於對原因有恰如其分的客觀看法,令孩子真正面對自己的失誤,審視不足,樂觀地再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