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Plug Media Service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4]
USB Type-C
電腦
電競筆電適用 ! 最新 USB Type-C 2.1 標準支援 240W 功率 !!
USB 聯盟近日發表全新的 USB Type-C 2.1 標準,其中最重要是支援 48V 的電壓,意味著最高的充電功率可以達到 240W,幾乎可以滿足絕大部份電競筆電的需要。
儲存裝置
iPhone 與 USB-C 裝置之間無縫傳輸 SanDisk iXpand Flash Drive Luxe 隨身碟
SanDisk 最近推出旗下首款同時配備 Lightning 和 USB Type-C 雙接口的 USB 手指「 iXpand Flash Drive Luxe 隨身碟」,不單傳送資料到筆電夠方便,還可以在 iPhone 進行自動備份,保存手機上的相片影片,釋放手機空間。
儲存裝置
【場料】追加指紋保安 三星高速 SSD 價合理
最近外置 SSD 市場開始升級介面,除了大多用 Type-C 之外,更有不少品牌轉用 USB 3.2 Gen2 10Gbps 規格。而 Samsung 就在市場中先發制人,為商務用家帶來 T7 這個好選擇。這款 SSD 採用常有的 USB 3.2 Gen2 TypeC ,整體速度可達到1,000MB/s 。不過,講到最大賣點就莫過於其機身的指紋鎖。
手機
歐盟出手 iPhone 終要轉用 USB Type-C ??
近年推出的手機或平板電腦產品,絕大部份都採用了 USB Type-C 接口,不過唯獨 Apple 的 iPhone 仍堅持使用自家的 Lightning 接口。然而,這個情況將出現改變。 上星期,歐洲議會對歐盟無線電法案提出修訂,內容再一次明確規定將無線電設備需要遵守的統一規格,包括所有在歐洲出售的無線電及通訊置備必需統一通用充電接口… 其實在 2009 年的時候,歐盟已經對過法例,要求包括 Samsung、LG、Sony、HUAWEI 及 Apple 在內的十多家手機廠商簽署備忘錄,同意在 2011 年或以後推出的手機產品採用統一接口。之後幾乎所有的廠商都把手機統一使用 microUSB 作為充電接口,但唯獨 Apple 把舊有的 30-pin 接口改為 Lightning 接口,雖然當時歐洲議會對於 Apple 的做法有所質疑,但礙於 Apple 在市場的份額,加上市場對於 Lightning 接口的反應相當正面,市場表示 Lightning 的確比 MicroUSB 好用,起碼正反雙面都可以插入,而且插頭不像 Micro USB...
消費
【場料】Thunderbolt 3 擴展輸出最狂
對於一般用戶而言, Notebook 能正常操作就相當滿意,但對於一些專業用家,高階機所提供的 Type-C 絕對是取強擴展,當中如 MacBook 中所採用到的 Thunderbolt 3 介面,由於速度比一般 USB 3.1 快接近 8 倍,所以可以做出更多高階接駁。
消費
【場料】PD 輸入一頭兩用
除著近年 CPU 功耗愈來愈低,不少 Notebook 都可以利用機身的 Type-C 充電,因此用家確定這個優點之後,除了可以放棄原廠的充電器改用支援 PD 的多 USB 充電器外,同時因為介面可輸入電力,更可以選擇擁有支援 PD 充電的擴充裝置。
消費
【場料】Type-C 擴展五花八門 睇啱都要再留意
雖然近年不少產品都使用 Type-C 介面,但是規格可有相當大的不同,當中有手機採用的 Type-C 介面僅只有USB 2.0 速度。而在電腦世界就更為複雜。
手機
有圖有真相 iPhone 可能會轉用 USB Type-C
其實一直都有不少傳聞指 iPhone 會轉用 USB Type-C ,不過有關傳聞由 iPhone X 講到 Xs 都一直得過「講」字。直到 iOS 13 開發者版本推出之後,終於有圖有真相。
消費
【場料】M.2 新指標 SATA 都夠用
相比 2.5 吋 SSD , M.2 介面分別有 SATA 及 NVMe ,而 SATA 版其實大致跟 2.5 吋版本是一樣速度的。不過,因為在外型上僅只有三分一的寬度,在攜帶上更有優勢。
消費
【場料】2.5 吋極速! Type-C Gen2 再玩 RAID
作為最傳統的 SSD , 2.5 吋產品不論在速度或外型上都開始被新興的 M.2 淘汰,但唯獨整體在價錢或成本上還略有討論空間。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用在舊機需要退役的 SSD ,可能容量僅百幾 GB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用來作外置 SSD 就最好不過。
最新文章
舒適耐聽 + 個人化主動降噪 性價比真無線耳機 Jabra Elite 4
Jabra 作為知名的助聽器品牌,Jabra 的耳機出名好戴耐用。今次的 ELITE 4 無論在音色和功能上都相當不俗,特別是可透過手機 Sound+ App 為降噪功能進行個人化設定,即使很多旗艦級的耳機產品亦未必有類似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