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孩子已可嘗試香港的中高山(約400米高左右),Emma在4歲時就曾上獅子山、大金鐘、西灣山等。這個時期的孩子服從性高,大部份時候只要讓他們隨著腳步即可。
3歲可上山,5歲可探秘
只是孩子步入5歲,孩子又會有所變化,此時期的孩子有自主能力,不會盲目追隨,會常嚷著不想步行,單純的山路吸引力並不足夠,Betty此時於行山中增添探險元素,包括攀石、穿林等,近期曾探索鶴咀的機槍堡,過程中就有探索、觀景和歷險。她指出也不是所有古道都適合孩子,如元荃古道路線長且景色單一,Betty就沒有帶Emma前往。
為了持續吸引孩子樂於登山,Betty媽媽最近常走「探秘」路線,圖中的圓石,大家知道是甚麼嗎? | Tony是一位資深登山者,過往也曾帶領Emma歷險,圖中是前往香港著名的石壟仔石河。 |
安全帶孩小貼士
至於是否有親子行山團體,Betty建議尤其是3至6歲孩子,由父母陪伴最適當。畢竟每個人生活經歷、習慣和需求不太一樣,當親身做行程規畫,才會找到合適方式。不過,就Betty所知,有很多熱心人仕喜愛帶孩子共遊,如旅行家(HKTraveler.com)、Tony Ma等。另外,Betty也有提及天使家庭中心,但她指出該中心服務對象是年紀稍長如6歲或以上的孩子。
另外,Betty提醒家長們應以孩子開心為主,不是以挑戰為目標。回憶香港情況,相信很多家長的小時候,仍有到田地、河溪玩耍,其實郊外並不危險,只是大家近年大多慣於城巿生活,改變了印象。以Emma為例,過往幾年在郊外並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原因之一是孩子能自然分辨「危險」,家長只要經常陪伴在側,就已非常足夠。
Emma最近可帶領其他孩子上山,另一好處是獨女Emma有機會學習社交。 | 現在很多5歲的孩子很多有主見,Emma甚至開始規畫登山路線。 |
冬天特別裝備篇
另一個家長關心的議題是孩子裝備。Betty表示2、3歲的孩子,不需要特別裝備,多準備多一套乾淨衣服已十分足夠,為了培養責任感,也可替他們準備小背包。最重要是準備電筒,香港冬天日照時間短,但很多人習慣城巿生活照明充足,因此不以為意。然而在山上稍有延誤,如休息、觀賞日落後,就會讓行程超出計劃之外。她以早前昂平下山為例,四時開始回程,但五時已日落,五時半天全黑。由於大部分的回程路途需要個多小時,電筒能更確保孩子的安全。
孩子與成人不一樣,其實沒有強烈的終點觀念,他們隨處可自得其樂。 | 冬日郊遊切記要帶電筒,因為日落來得很快。 |
Betty建議冬天下山最佳時間,是四時前抵達安全位置,如馬路邊。另外,冬天不妨帶備熱水一壼、風褸、求生毯、刀仔等,畢竟太陽下山後,溫度變化會很大,一天相差6至10度也時有發生,保暖是保命的首要事項。相比來說,鞋不算重要裝備,可視乎路徑而選擇不同鞋。至於水量,也視乎個人情況,另外要注意孩子喜歡零食和小休。
只要找到樂趣,就自然會啟動學習契機,Emma現在會從圖書館自找相關書藉閱讀。 | 帶孩子一起爬山是一本詳盡教學的書藉,如3至6歲孩子的行程速度,是成人1.5至2倍等,內裡有很多實用知識。 |
實際行程規畫方式
安排行程不妨先從家中附近開始,往往半日已十分足夠。以北角出發為例,附近有香港仔樹木研習徑。家長可運用簡單和規律為原則,讓孩子察看大自然的變化。Betty再列舉另一條路徑,香港島的家庭可乘車入赤柱,1至2小時已可登犀牛石,下午還可以在赤柱休息茶聚聊天。
至於大夥活動的例子,Betty說某次家庭聚會,當中有慣於駕車的家長、也有不走長途路線志在野餐的家長、也有發展遲緩的孩子不能長途,但也有8、9歲熱愛活動的孩子,最後選擇了東龍島,該島符合了各項要求。閱畢本文,相信大家可以趁著假期,快快準備和孩子去郊遊玩樂。
蝴蝶山行山徑路況明顯,春秋兩季更到處是蝶,手機都影得到。 | 相對來說,釣魚翁郊遊徑路況較崎嶇,偶有需小孩攀爬的石。第一次登山的話,不妨由布袋澳作起點,可先參觀南宋天后廟,然後才登山。視乎體力選擇出口路段。 第一個出口位在清水灣第二灘前,3至5孩子也可在2小時內左右完成. |
自然教育徑的路況不一,但特色是沿路有提供教育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