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Market Trend】物聯網連繫醫療和生活

    作者:思科香港、澳門及台灣董事總經理招卓敏
    面對未來社會對人口老化及醫療需求不斷上升,香港政府於《2016 年施政報告》中公布了一系列在醫療衞生方面的新政策,改善醫療服務上的硬件和軟件配套,包括今年初啓用電子健康紀錄互通計畫,當中資訊科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建立網絡把病歷紀錄更有系統地讓醫生查閱外,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在醫療甚至生活健康層面上有更廣更大的裨益。以下三個現已發生的案例,正好證明科技不但可用於治療疾病,更可用在預防患病和監察病情,推動醫療服務的發展及改革。
    例子一:隨身醫療設備 令用家關注健康
    物聯網科技為醫療設備定下新定義,隨身的醫療裝置不需要患者親身前往醫院,便可將身體的基本數據傳送給醫生,打破傳統醫療服務的地域限制和傳統診症模式。現時可穿戴醫療技術和分析工具的出現,能實時監察用家的健康狀況,包括量度卡路里消耗量、食物攝取量及睡眠質素等。用家可以透過這些從設備收集的一些參數作自我監控,鼓勵他們採取更主動的方式來關注健康,而設備所產生的數據,更能夠用作長遠的醫療研究及參考。
    例子二:科技嵌入衣物 及早發現危疾
    於 2015 年,醫療機構 Cyrcadia Health 設計出一個含物聯網科技感應器的胸罩,名為智能胸罩(iTBra)。此發明可以透過檢測在乳腺組織上的微小溫度變化,從而偵測早期乳癌的徵兆,令患者能及早醫治和降低潛在風險,比傳統的 X-光技術更有效。此產品為醫療發明奠下里程碑,因此思科贊助讓品牌拍攝名為《DETECTED》的紀錄片,剖釋研究該產品的因由及結果,借此提高公眾對物聯網科技在醫療界影響的認識。
    例子三:臨終關懷運動 遙距監察病人數據
    在美國,有一個名為 VITAS 的臨終關懷運動,致力為臨終人士提供遙距觀察和照料,讓他們可以安享晚年,渡過人生最後的美好時刻。計畫中的 11,000 位專業醫療人員遙距看顧來自不同地方的臨終人士,當中只有兩成正在醫院或安寧療護(Hospice care)單位,而其他都留在家中。思科為此計劃設下穩健的數據中心和流動設備,讓專業醫療人員可以遙距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整合資料並分析數據,透過科技緊密連繫病人和專業醫療人員。
    由此可見,物聯網科技在醫療方面的應用相當廣泛,從遙距病人數據分析、鼓勵自我身體狀況監察,以至監測癌症病徵等。科技除了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質素,亦令人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加強預防疾病的認知,減低患病風險,從而減輕醫療機構的負擔。
    除了醫療,物聯網科技更可應用在水質監控、農業及蓄牧業、氣候及環境監測、天然資源管理等與健康及生活息息相關的範疇上。思科預測在 2020 年前,全球將有 500 億互聯物件,而在 2025 年前更會增長至 5,000 億。因此,很期待看到更多物聯網技術應用到不同層面上,見證科技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