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日漸成長,繁重的學業,加上停不了的興趣活動,在沉重的壓力下,不但使父母收起了溫柔,孩子的笑臉也在消失中,童年快樂的時光剩下不多,親子關係卻鮮有經營的空間。
此際,作為三名子女的父親,筆者欲借本欄,應用正向心理學於親子之道中,藉「快樂為本」的路線為父母
加油充電。一個快樂的家庭需要有快樂的領航員,所以學做一個快樂的父母帶領子女也是筆者的目的。快樂其實有助我們跨越障礙,克服困難。因為當我們懂得製造快樂的經驗,調節正面的思考模式時,大腦不但會啟動抑制負面情緒的程序,而且還引導思考走向更靈活及更具創意的路徑,化解問題。
正向心理 助人發揮長處
正向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 (Martin E.P. Seligman) 指出正向心理學有別於傳統的心理學,以治療為主,修正人的錯誤或改善人的缺點,而是助人發揮長處,找到自己的意義,提升生活的品質。陳太經常為修正兒子俊彥在課業上的表現而引起衝突,俊彥覺得媽媽太嚴苛,動不動就要他擦掉重寫,而陳太則認為兒子有能力改進,所以應該精益求精。然而,俊彥在課業上的表現卻每下愈況,做功課的時間日益拖長。因為兒子覺得無論如何,媽媽都會找到要改善的地方,並要求修改,久而久之,俊彥的動機及態度均持續向下。
雙嬴正向改善案例
在多番挫折下,陳太學習從思考自己作為母親的正面意義開始,第一、支持孩子完成他自己的課業而不是父母的課業,而不當上負責批改及監督的老師角色; 第二、找出孩子的長處,並加以肯定,而不是無止境地追求完美的製作。因此,陳太作了三大改變,第一、放下自己的標準,著孩子按照老師的標準完成課業; 第二、在孩子較弱的科目上才充當顧問,第三、先欣賞孩子幹得好的地方,不硬性規定孩子執行修正,而是引導孩子思考修正的決定。
透過幾星期反覆的嘗試,雖然俊彥在課業上的表現仍與母親的標準有距離,但做功課的時間卻縮減不少,親子玩樂的時間隨之增多,陳太與兒子的關係也明顯改善了。陳太的改變在於她能重拾父母的基本角色的意義,對孩子作出支持及引導,與子女同行。
余國健
親子教育及培訓顧問
Profile
余國健現擔任心靈階梯培訓總監,致力於家長及教師培訓,並透過出版親子書籍及光碟,推廣家長教育。余先生早期曾兼任大學的教學工作,主要教授九型人格、親職教育、幼兒發展及輔導等課程;余先生育有兩子一女,其中五年更當上「全職爸爸」,對教養子女有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