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不准說就會沒仇恨? Facebook 簡介如何打擊仇恨言論

    Mickey Chan
    Mickey Chan
    愛模擬飛行、希望終有一日回到單車上的宅,眼鏡娘控。座右銘: 1.膽固醇跟美味是成正比的; 2.所有人都可以騙,但絕對不能騙自己; 3.賣掉的貨才是錢,不賣的收藏品不值一文; 4.踩單車,是為了吃更多美食! 5.正義的話語,不一定出自正義之人的口;

    Facebook 今日召開亞太區傳媒簡介會,介紹他們如何打擊仇恨言論。 Facebook 表示不容許平台上有仇恨言論,並成立了龐大的內容政策團隊處理人身安全和保全問題,當中內容審查員就超過 15,000 人。

    甚麼是仇恨言論 Facebook 自有一套

    Facebook 內容公共政策經理 Manu Gummi 表示,定義仇恨言論很困難,沒有公認的標準,有些國家雖然立法禁止仇恨言論,但定義各有不同。

    Facebook 表示他們在全球 11 個辦公室均設有內容政策團隊,每兩星期召開一次政策論壇會議,因應瞬息萬變的仇恨言論語言,討論如何修正《社群守則》和廣告政策。

    Facebook 經過大量研究及諮詢專家意見後,將仇恨言論定義為「根據『受保護的特徵』,『直接攻擊』他人」。「直接攻擊」包括暴力或抹滅人性的言論、貶低性的陳述、咒罵和呼籲排擠等,而「受保護的特徵」就包括種族族裔、國籍、身心障礙、宗教信仰、社會階級、性別性取向和嚴重疾病等。另外與受保護的特徵一併參考的特徵,例如職業(例如做警察)也會獲 Facebook 保障。

    Facebook 指仇恨言論政策涵蓋以個人或群體為對象的仇恨言論或圖像,但不包含以實體、意識形態或機構為對象的言論或圖像。例如說「我恨基督教」被視為意識形態而不被 Facebook 禁止,但說「我恨基督徒」就會被禁止。

    攻擊分三級、執法三管齊下

    Facebook 將攻擊程度分成三級:

    第 1 級:暴力言論、特定抹滅人性的比喻、抹滅人性的言論、嘲笑仇恨罪行的概念或受害者
    第 2 級:貶低性的陳述:生理面、心理面、道德面或泛稱;表達蔑視或厭惡;詛咒
    第 3 級:呼籲劃清界線或排他:意味明確、涉及政治、經濟或社會面

    Facebook 說明他們採取三種措施來執行打擊仇恨言論的政策,包括用戶投訴、 AI 主動發現和人手審閱。他們的報告指,在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間, Facebook 給予處分的仇恨言論數量攀升近 400% 。 Facebook 指在他們主動發現下,現時用戶在平台上每看到 1 萬則內容,估計只有 7 至 8 則內容會包含仇恨言論。

    不過 Facebook 沒有有關 AI 分析準確度的數字,也沒有有關在香港有多少帖文因為仇恨言論而被移除。他們只表示審查員中有熟悉廣東話的人,並會對 AI 和審查員作定期檢討。

    6 種 Facebook 工具保護自己

    Facebook 提供了 6 種工具讓用戶控制分享的內容和對象、看到的內容與及誰可以與自己聯絡,學會用這些工具相信可以減少不少仇恨言論問題。

    1. 私隱設定檢查:點擊 Facebook 右上角的「▼」,然後選擇「設定與私隱>私隱設定檢查」,這可以查看誰能看到自己分享的內容、帳戶安全和別人如何在 Facebook 找到自己;
    2. 回應控制選項:點擊自己發佈的帖子右上方的「⋯」,會見到「 Who can comment on this post?」選項,可以控制在特定公開帖子回應的對象;
      Facebook 回應控制選項
    3. 分享對象選擇器:在發佈介面的上方,用來決定誰能看到該內容;
      Facebook 分享對象選擇器
    4. 檢視角度:在電腦版 Facebook 點擊右上方的個人資料相片,然後按姓名下方的眼睛標圖示,這可以了解自己會讓其他人看到的內容;
    5. 標籤審查和生活時報審查:這兩個選項都放在「設定和私隱>設定」裡,前者可用來批准或移除自己被標籤,而則可讓用戶決定有自己標註在內的帖子是否能顯示在生活時報上;
    6. 暫停追蹤和取消追蹤:點擊帖子右上方的「⋯」就可以找到這兩個選項,「暫停追蹤」可讓用戶選擇隱藏用戶、專頁或群組 30 天;而「取消追蹤」可讓用戶保留朋友,但對方的內容不會顯示在他們的動態消息中。
      Facebook 暫停追蹤和取消追蹤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