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11 月中,秋冬之間,西北太平洋同時出現 4 個熱帶氣旋,非比尋常!原因是這種以往只會在北半球夏季出現的情景,竟然會在今年秋季出現!而且這 4 個熱帶氣旋其中 3 個都曾達到超强颱風級別(銀杏、天兔和萬宜)。這些令人憂慮的情況是否代表全球暖化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大家可能都知道,熱帶氣旋需要在海面溫度達 26°C 或以上才會形成的。溫暖的海洋為熱帶氣旋的形成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來源。我們可以將熱帶氣旋看成一個引擎,溫暖潮濕的空氣是它的燃料,當溫暖潮濕的空氣因對流運動而上升時,空氣內的水汽會凝結成水點,並釋放熱能(即潛熱:latent heat),為熱帶氣旋提供能量。不要小看這股能量,一股成熟的颱風蘊含的能量達 1 千萬至 1 億兆瓦,這相當於每數分鐘至每數十分鐘引爆一個核彈的威力!
當然,熱帶氣旋的形成還有其他幾個條件需要滿足:(1)大氣中低層的水汽充足;(2)不穩定的大氣;(3)垂直風切變較弱;(4)大氣低層具備氣旋式匯聚;及(5)形成位置距離赤道緯度 5 度以上(圖 1)。
當全球暖化不斷惡化下,除了全球大氣溫度持續上升屢創新高外,全球海面溫度也有著同樣趨勢 —— 介乎北緯 60 度和南緯 60 度之間的海面溫度上升亦非常誇張(圖 2)—— 自去年 6 月後連續多個月都創出幾十年以來的新紀錄,這個情況一直維持至今年夏季。近幾個月因爲拉尼娜(La Nina)現象正在發展,赤道太平洋東部海面溫度由原本的異常高溫(即厄爾尼諾現象)逐漸變成異常低溫,全球海面溫度才暫時不再創新高。
今年 11 月中,西北太平洋同時出現 4 個熱帶氣旋,令很多人都大吃一驚!(圖 3)原因是這種以往只會在北半球夏季出現的情景,竟然會在今年秋季首次 [1] 出現!而且這 4 個熱帶氣旋,其中 3 個都曾達到超强颱風級別(銀杏、天兔和萬宜)。這些令人憂慮的情況是否代表全球暖化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 自1951年以來
要回答以上的問題,分析海面溫度是不二之選。先看看 11 月 11 日的全球海面溫度異常圖 (圖 4),可以看見赤道太平洋東部海面溫度出現異常低溫(圖 4 藍色圈部分),這是之前所講的,正在發展的拉尼娜現象。
但更為突出的是,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仍然出現異常暖水(圖 4 紅色圈部分),尤其在台灣和菲律賓以東海域,很多位置的海面溫度都比正常高出 1 至 2 度。而同時出現的 4 個熱帶氣旋,都位於或曾經過這個異常暖水區。一般來說,在拉尼娜影響的年份,異常暖水區會在西太平洋,甚至南中國海出現,令香港附近在 8 至 10 月出現較多熱帶氣旋。所以異常暖水的位置,對熱帶氣旋會否偏多或偏少,確實是關鍵之一。
近日,有氣象公司發展了一個名叫「Climate Shift Index: Ocean(CSIO)」的網上應用程式(csi.climatecentral.org/ocean),可以用來評估全球任何海洋位置的海面溫度,是否出現異常,以及這個異常是否可以歸因氣候變化(attribution to climate change)。
計算方法已在學術期刊發表,[2]基本概念是:原本未經氣候變化影響的溫度數據會以某一個分佈出現(圖 5 藍色曲綫),而暖化後(例如增加 1°C)的溫度數據分佈則會有所改變(圖 5 紅色曲綫),某一個高溫對應未暖化前和暖化後的數據分佈,可以計算出該高溫出現的概率增加了多少(圖 5 中 Pmodern 代表暖化後的概率、Pcounter代表暖化前的概率)。
其中一個應用的例子,就是分析今年早在 6 月出現在加勒比海的 5 級颶風貝里爾(Beryl)。它是有記錄以來在 6 月最强的大西洋颶風,並且是有史以來首個於 6 月在大西洋形成且達到 5 級颶風的風暴。利用上述應用程式,我們可以看到當貝里爾橫過加勒比海而迅速增强為 5 級颶風時,海面的溫度異常為 1.4°C(圖 6),驟眼看來似乎不太極端,但在同一位置所對應的 CSIO 指標卻相當驚人(圖 7):歸因氣候變化,當天海面溫度(29.4°C)出現的概率增加了至少100倍!氣候變化的影響非常明顯。
[2] Joseph Giguere, Daniel M Gilford and Andrew J Pershing, 2024: Attributing daily ocean temperatures to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Environ. Res.: Climate 3 (2024) 035003, IOP Publishing.
那麽,我們又可以如何利用 CSIO 指標來分析今年 11 月同時出現的 4 個熱帶氣旋呢?
圖 8 把該 4 個熱帶氣旋大概的生成位置叠加在 11 月 11 日的 CSIO 指標圖上,可以看見它們形成的位置都相當接近一個異常區域(圖 8 中深紅色部分),該區域除了海面溫度較正常高接近 1 度之外,最突出的是:歸因氣候變化,這個海面溫度(約 29.9 °C)出現的概率增加了至少 300 倍!雖然每天的數據都會有些變化,但筆者檢查過由 11 月初至 11 月中的 CSIO 指標圖所顯示的數據分佈都基本與圖 8 一致。
該 4 個熱帶氣旋最終都能夠增强至颱風,其中銀杏、天兔和萬宜,更曾增强至超强颱風,而萬宜的風速更可能高達每小時 220 公里。圖 9 把萬宜的路徑叠加在 11 月 15 日的 CSIO 指標圖上,可以看見當它在 11 月 9 日和 11 月 15 日分別增强至熱帶風暴及超强颱風時,海面溫度都比正常高約 0.5度,而歸因氣候變化,該兩個時間海面溫度出現的概率分別增加了至少 100 倍和 30 倍。
從以上的粗略分析,可以相當肯定 11 月同時出現 4 個熱帶氣旋,與海面溫度異常和氣候變化有關。當然,其他會影響熱帶氣旋形成和增强的因素,包括垂直風切變、水平氣旋式匯聚等也需要進一步分析,才能夠完全掌握今次破紀錄的所有原因。但有一點是無容置疑的 —— 氣候變化已經令大氣和海洋溫度大幅度地偏離正常狀態,更强的風暴、暴雨、熱浪… 將會接踵而來!
岑智明先生參與創作的天文科普漫畫 — 《CMS 天文調查隊》最新第 3 期經已出版,歡迎到各大書店,或 Playit.hk 網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