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岑 智明

    畢業於香港大學,獲理學士,主修物理。1986 年加入香港天文台為科學主任,2011 年晉升香港天文台台長,2020 年退休。岑先生開發了全球第一套激光雷達風切變預警系統,克服了在無雨環境下探測風切變這個長久的世界性問題,獲得本地獎項及國際嘉許。岑先生於 2010-2018 年擔任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學委員會主席,是首位亞洲人獲選出任這個高層位置。

    世界的城市綠洲

    為應對正在加劇的全球暖化和城市熱島效應,我們必須為城市降溫,其中一個主要方法是讓城市設計充分考慮空氣流通的要求,使自然風(尤其較涼的海風)可以經過樓宇之間的「風道」流入城市的心臟地帶,減少熱力積聚。

    城市規劃要有風道

    上期談到,尖沙咀的中心地帶會受密集的高樓大廈屏蔽,空氣不流通令氣溫較周圍高出許多。在全球變暖持續加劇的情況下,類似的城市熱島效應將會有增無減。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為城市降溫?

    燈柱上的氣候觀測

    上期談到香港天文台的「微氣候觀測站」(Microclimate Station - 以下簡稱 micro-CS),讓我們了解細小如街道及小區的氣溫變化,尤其在酷熱天氣下城市裡的氣溫分佈情況。首先,什麼是 micro-CS?

    40℃ 高溫警示 儘快實現碳中和

    最近全球各處受熱浪侵襲,歐洲尤其厲害,英國更在 7 月 19 日錄得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攝氏 40 度的高溫!比 2019 年的「舊」紀錄足足高了 1.6 度,上升幅度非同小可!

    氣候挑戰

    感謝《PCM》老總邀請,令我有機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Climate Challenge(氣候挑戰)這個題目,尤其是氣候變化與城市生活的關係。讓我首先介紹氣候變化的最新情況。

    最新文章

    【場料】香港寬頻推出全新 5G 大灣區數據計劃!

    香港寬頻早前宣布推出全新 5G 本地加大灣區數據計劃,以應對香港及內地全面通關後商務公幹及個人跨境旅遊的需求。新計劃提供了兩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