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個月,連續見到日本大型企業東芝家電(Toshiba Lifestyle)及聲寶(Sharp)先後被收購,為曾經咤叱一時的日本電子科技界大型企業走向式微添上註腳。
在佛山順德起家的美的集團(Midea Group),今年 3 月宣布收購東芝日本與海外白色家電業務 80.1%股權,取得業務外,還有東芝家電的 40 年使用權,以及 5,000 項包括變頻控制等相關專利技術。郭台銘擁有的鴻海科技集團亦於 4 月簽約,取得 66% 股權入主日本聲寶,後者的幾項鎮山之寶技術,如液晶面板,更成為鴻海業務往後轉型的重要基石。美的和鴻海所得,就是日本電子科技界所失。以日本的固有思想來看,要放棄自家企業的控制權,同時將關鍵技術拱手讓人,此事比殺了他還要痛苦。更甚者,取而代之竟然是中、台後起之秀,實是傷口上灑鹽。要走到這一步,內裡一定有難言之隱。
50 年後追上來
回看 50 年前的日本,東海道幹線上的子彈火車,能以時速 210 公里高速在東京與大阪之間穿梭,慶祝東京奧運開幕。同時,富士通、NEC、日立與東芝等日系企業,亦擁有並推出各自的大型電腦主機系統,在科技上認真地超英趕美。至於東芝,60 年代已發展到海外,在美國設有分公司,同期的聲寶更研發推出世界第一部全半導體計數機。
50 年前的中國剛進入文革初期,往後十年過著艱苦的日子,國家和人民受到嚴重內亂影響,惶恐度日,無以生計,遑論科技產業的發展。美的在 1968 年成立,當時只能生產塑膠瓶蓋。到文革完結後的 1980 年才開始生產低技術的電風扇,勉強跟家電扯上關係。郭台銘在 1974 年於台北成立鴻海時,只有 10 名員工,以製造黑白電視機的旋鈕為主要業務,與電子科技完全沾不上邊。
從 50 年前開始龜兔賽跑,到今天時移勢易,一邊廂有東芝、聲寶被迫變賣家當,另一邊廂有美的、鴻海努力投資,在原有的基礎上希望更上一層樓。日本電子科技企業到底怎麼了?「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大企業有這麼大的落差,不會是單一的原因所致。
© 2020 Plug Media Service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