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各期雜誌

    【#1526 PCM】Wi-Fi 7 世代普及 無線規格全面分析 雙頻、三頻、四頻如何選?

    Wi-Fi 7 作為一項備受期待的無線網絡技術,於 2023 年中正式在香港上市,迅速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些路由器有多種不同規格,售價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使得部分準買家在選擇時面臨困難。為此,本文將深入分析市場上各 Wi-Fi 7 規格的特點、優缺,並結合實測結果,幫助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Wi-Fi 7 無線路由器。

    【#1526 Biz.IT】5G 新興技術 RedCap 與無源 引發新一浪物聯網市場潛力

    5G-A 網絡能提供更快速、更低時延連接,而 3GPP 在 2022 年的第 17 版(Releaes 17)和今年的第 18 版本(Release 18)分別加入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和無源物聯網(Passive IoT),大幅擴展物聯網功能。網絡連線的 RedCap 甚至被形容為 5G-A 規模發展的催化劑;無源物聯網則有助擴闊技術使用範圍。業界預期跟這兩項技術的物聯網方案將在未來兩年陸續推出,令物聯網效益更高,引發新一波巨大的商業潛力。

    【#1525 PCM】迎接 AI 運算世代 Copilot+ PC 全解構

    踏入 AI 年代,電腦都會以是否具備AI運算能力作分水嶺,執行 Windows 的個人電腦,將會踏入 Copilot+ PC 年代,但到底甚麼是 Copilot+ PC 呢 ? 它和傳統電腦有甚麼分別? 當中會有甚麼專屬功能?新一季上市的 Copilot+ PC 會有甚麼選擇呢?今次我們從不同角度解構 Copilot+ PC,方便大家打算在今個暑假選購電腦時作為參考。

    【#1525 Biz.IT】流動網絡 5G-A 配 AI 技術 營運商推「保障體驗」吸金

    每一代流動網絡技術約五年升級一次,在 2019 年開始商用的 5G 網絡,今年升級至 5G-A(5G-Advance),以 3GPP 在今年 6 月 18 日定稿的第 18 版本(Release 18)為技術基礎,成為 5.5G 網絡,特點之一是網速和時延升級十倍,尤其上傳速度,將能提供更佳通訊體驗,有利開拓不同行業的新應用,發展新商機。

    【#1524 PCM】新細力抬頭 迷你電腦機潮來襲

    Mini-PC 的「細」力不斷抬頭,某程度上比筆電更有優勢,不論遊戲娛樂或是辦公,以至內容創作等都能滿足需求,不想「轉會」到 Mac Mini 的 PC 用家,其實有十分多選擇,今期這個「迷你機」導購特集就不能錯過。

    【#1524 Biz.IT】省電省成本效果顯著 自訂 Arm 晶片勢必逼退 x86

    微軟Azur和Google Cloud在今年趕上步伐,發表自行設計的Arm處理器及推出虛擬機器服務。即使未能完全取代x86,企業已將部分基建遷移至Arm伺服器,作為運作網站等基本用途,還有近期新興的人工智能工作負載,都有高效能、低功耗和節省運算成本的優勢。

    【#1523 Biz.IT】小型語言模型 SLM 崛起 可用潛能比 LLM 更高

    LLM無論在開發和營運上都偏向高成本,業界正在轉用小型語言模型(Small Language Model,SLM)解決問題。加上業界連番出手發表新的SML,包括微軟的Phi-3聲稱其能力可比GPT-3.5、蘋果公司的開源語言模型OpenELM,隨即引起開發人員和市場關注SML的可用潛能。

    【#1523 PCM】睇驗全新視界 PC 顯示器導購指南

    2024 年科技界都將焦點放在 AI 人工智能運算,大量透過電腦執行各種 AI 應用,令 PC 顯示器需求也有明顯變化,不同面板技術的 PC 顯示器,都有技術創新或大降價現像。針對不同應用需要,讀者有意選購新一代 PC 顯示器,便不要錯過本文的導購指南。

    【#1522 PCM】攝力先決!2024 旗艦 Android 手機攝力決戰

    當我們已習慣隨手即可拍出有質素、可省去後製時間的相片,然後即時分享去不同社交平台的時候,針對鏡頭質素與相片後製的拍照手機便應運而生。2024 年各大廠更集中於旗艦級別上,提供效能強勁、一機有齊「長短火」,兼找來相機大廠合作的拍照手機,看頭十足。今次《PCM》集結 2024 年首波 4 款旗艦 Android 拍照手機,看看其拍攝表現。

    最新文章

    一年煉成獨角獸的魚 Sakana AI 估值 2,200 億日圓成日本神話

    憑著「小魚可以做大事」這個理念,多位擁有強大 AI 及投資背景的猛人聚在一起創辦日本 Sakana AI (日文意思:魚),公司成立一年已獲眾多投資者青睞,目前估值高達 2,200 億日圓(折約 14.79 億美元),成為日本最快達成獨角獸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