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科技在「下一個常態」的角色

    Dr. Joseph Leung
    Dr. Joseph Leung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行業超過 30 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 3450 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肆虐了全球已經 500 天的新冠肺炎,除了造成重大傷亡,亦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眾多不確定性,疫情不僅是一次重大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亦預示著一場迫在眉睫的全球經濟規範的重建。對企業而言,如何制定未來發展方向是非常困難,有些積極思考渡過危機、回歸常態之後的自身定位;有些仍在迷霧中尋找出路,現在「新常態」將持續多久沒人知道,而危機結束之後的世界必定大大不同,若能預測「下一個常態」,作出適當準備安排便是最好不過。

    筆者認為無人能夠擔任先知的角色,準確預測「下一個常態」是甚麼?儘管如此,早前國際機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 MGI ) 估計,全球超過 20% 的勞動者 ( 多數從事金融、保險和 IT 等高技能職業 ) 即使不在辦公室,也可保質保量地完成多數工作。新冠疫情加快了自動化和數碼化技術的進步,讓遙距工作成為可能。話雖如此,要轉向遙距工作模式需要克服兩個重要挑戰,其一是明確辦公室所扮演的角色,在傳統的職場環境中創造了企業文化和歸屬感,若轉為遙距工作模式,如何維持這種氣氛便是一大難題。其二是如何讓員工適應自動化、數碼化和其他技術要求,這是各行各業普遍面臨的挑戰,甚至包括與遙距工作無關的行業。

    此外,麥肯錫調查了 13 個主要國家/地區,當中 9 個至少有 2/3 的消費者表示已經嘗試新的購物方式,全部 13 個國家/地區中至少有 65% 的消費者願意繼續嘗試。具體來說,零售向線上轉移已是大勢所趨。 2019 年預測顯示,美國的電子商務滲透率將在 2024 年達到 24% ;拉丁美洲的支付和快遞基礎設施水平不如美國,但電子商務佔比也從 5% 升至 10% ;歐洲的數字化應用已基本普及 ( 95% ) ,遠高於疫情開始時的 81% 。在正常情況下,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達到這一水平,以往對網絡購物比較謹慎的國家/地區,例如德國、羅馬尼亞、瑞士,在新冠疫情前的網購滲透率排名後三位,疫情爆發以來,其網購量分別增長 28 、 25 和 18 個百分點,領先於其他市場。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期間積累的經驗,為疫後建設更強大的醫療系統指明方向,世界各地政府無疑都會在國家和國際層面為下一次疫情做更充分的準備。新冠疫情的慘痛教訓證明這種想法可能會在生命和生計方面付出慘痛代價,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升級和醫療系統的現代化 ( 包括更廣泛地使用遠程醫療和虛擬健康技術 ) 是兩個重點領域。

    總括而言,科技必定在「下一個常態」扮演重要的角色。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