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智慧系統魔術師—劉志海

    形容本身是室內設計師的劉志海為智慧系統魔術師,不誇張。因為魔術師其中一項專長是將魔術道具玩得出神入化,迷住觀眾。劉志海在設計上有同樣的能力,精於透過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系統及材料,令設計變得不一樣,但又能確保項目的投資回報率(ROI),甚至成為企業客戶持續發展的項目。不斷將 IoT 方案帶到實際環境,更令他與 NowHere 獲獎無數。

    劉志海早已認為,室內設計只有美學不足夠,既然市場上有如此大量的智慧系統或物聯網(IoT)方案,何不好好利用,令每個設計項目不單節能省電、有效運用空間,還更進一步透過設計提升公司價值,做到可持續發展。「所指的可持續發展,是在設計內加入科技元素,幫助企業客戶做好社會責任,長遠達到公司品牌效應。」

    設計與科技融會貫通

    有這想法在於過去室內設計、ICT 工程看以風馬牛不相及,各有自己的範疇。劉志海將兩者結合,令自己的設計既有美感又有內涵。「很多客戶遇到一些行政管理的問題,不是重新裝修,掃上新的油漆就可解決。也不是想省電、加強保安,將責任交到 IT 部門處理了事。相反,在設計空間時配合 IoT 方案,卻可輕易化解問題,如房間在特定溫度會自動開關冷氣、離開房間自動關燈等,透過智慧系統毋須人為政策、人手干涉,便達到減碳排放的目的。除了採用智慧系統,有需要亦會引入環保材料,如環保玻璃磚,透過整體的室內智能設計讓企業走多一步。」

    藉著科技與設計,做到可持續發展而獲得認同,因此他公司 NowHere 獲奬的項目大多與環保有關,如香港環境卓越大獎及香港企業環保領先大獎。當然也有設計相關獎項,包括最近才公布結果的 A’ Design Award 2017 金獎(室內設計及展覽設計)。

    [row][double_paragraph]

    獲得多個與環境及持續發展的相關獎項,引證設計加入科技令減碳與美學並存是可行的方法。
    獲得多個與環境及持續發展的相關獎項,引證設計加入科技令減碳與美學並存是可行的方法。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A' Design Award 2017 金獎(室內設計及展覽設計)亦是業界公認門檻高的獎項。
    A’ Design Award 2017 金獎(室內設計及展覽設計)亦是業界公認門檻高的獎項。

    [/double_paragraph] [/row]

    化身設計管理更專業

    在設計內注入大量 IoT 元素,劉志海卻沒有自設研發團隊為智慧方案「加工」,因為「專業相信專業」,應用開發留待該行業的專家處理,自己卻在開發商與客戶之間擔當橋樑的角色,利用經驗、設計思維為客戶選用適當的方案並融入設計中,甚至成為推動智慧系統普及的一員,令相關方案真正應用到家居或商業環境。漸漸地,他與團隊不再是單純的設計師,而化身為更專門的設計管理(Design Management),集合邏輯創意思維、設計研究、執行方案等概念,化解家居、辦公室內的問題。

    這橋樑更促進智慧方案著重用戶體驗(UX)。正如有酒店雖然引入智慧系統,讓住客在房間調校燈光、控制音響等。但劉志海認為真正具備 UX 的智慧系統,應能判斷住客進入房間的時間,按日與夜自動調節燈光,窗簾在白天自動下半,不阻光線之餘亦有私隱。惟不少智能系統只有簡單功能,他便憑經驗、對市場的了解,要求方案供應商多做一步,為其增加更多有用的功能,更甚者向對方提出設計針對不同行業環境的智慧系統。

    劉志海在辦公室加了幾個感應器,已可利用流動程式操控燈光,沒有改動原有天花裝修,作為不浪費的環保示範。
    劉志海在辦公室加了幾個感應器,已可利用流動程式操控燈光,沒有改動原有天花裝修,作為不浪費的環保示範。

    社區項目獲獎成就更高

    這十多年來,劉志海為不少項目引入過創新技術及方案,但說到得意之作,他沒有派出大品牌、大公司的計畫,反而是早前為保良局方樹福堂兒童及青少年發展中心所做的社區項目。

    社福機構本來就沒有多少預算,獲得資助往往也只會按項目需求尋找相關的工程,結果無法改善傳統社區中心的形象:門窗總是貼滿課程及活動的宣傳單張,卻從不起眼,晚上還有一大道卷閘守住大門。

    最後,他與中心負責人獲得「改造品牌」的共識,將原先用於更換卷閘、改建接待處等的資金,令中心從頭到尾換上新形象。整個項目包括建議換上特大玻璃窗,但不可貼滿無人看的單張,改由善長捐贈的 LED 屏幕播放所辦的活動資訊。在宣傳推廣方面用上網頁及社交平台,面對年輕人就要用他們感興趣的渠道。

    到裝潢的部分,首先取消接待處換上綠化牆,再利用燈光分隔,令二千多呎的中心可騰出空間作為迷你演唱會或表演場地,再加幾個感應器,無人時會自動關閉,省電就是這麼簡單。鐵閘換上水晶閘,讓人多看透中心,晚上有街坊經過也能看到屏幕播放的資訊。這項目更獲得澳洲國際綠色室內設計獎(International Green Interior Awards)。

    [row][double_paragraph]

    保良局方樹福堂兒童及青少年發展中心是劉志海的得意作品,一個不起眼的項目,加入科技元素打破傳統青年中心的框框,形象奐然一新。
    保良局方樹福堂兒童及青少年發展中心是劉志海的得意作品,一個不起眼的項目,加入科技元素打破傳統青年中心的框框,形象奐然一新。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經改造後的社區中心,晚上再不會死氣沉沉,看到活力的一面。
    經改造後的社區中心,晚上再不會死氣沉沉,看到活力的一面。

    [/double_paragraph] [/row]

    進駐創新中心推動業界向前

    [row][double_paragraph]

    獲獎無數的 NowHere 證明劉志海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得到認同,他卻在兩年多前選擇將辦公室搬往香港科技園旗下的創新中心(InnoCentre),為的是更高的權威肯定。

    他坦言:「進駐創新中心並不是因為租金優惠,這裡是尋找創意及設計的集中地。公司持有人要修讀過設計相關課程及香港居民,公司在本地註冊,業務營運、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要獲審批才可租用,這可是公司實力的認證之一。加上科技園不時會為租戶提供宣傳推廣,還有很多講座讓租戶免費參加,如數碼推廣、設計常識等,更有展覽空間,這些對員工吸收市場資訊有很大幫助,或多或少有助減輕營運負擔。我們亦期望透過這個創科生態圈,進一步將科技融入設計。」

    同時,創新中心已組成小型設計社群,他更希望的是鼓勵在場的設計師多出來交流,聯合參與更多業界及社會關心的事,推動設計行業發展。

    劉志海與 NowHere 做了很好的示範,科技衝擊各行業,他卻靈活地把科技注入室內設計,不但沒有被沖走,卻變出持續發展項目,得到業內業外認同。現在看來,科技成就了他的發展,他也令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技術變得更實在。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創新中心於 2006 年開幕,在啟迪創意的工作環境中,設計公司可以專注實現他們的創新意念,同時香港科技園公司的專家亦會協助培訓城中新一代的專才。
    創新中心於 2006 年開幕,在啟迪創意的工作環境中,設計公司可以專注實現他們的創新意念,同時香港科技園公司的專家亦會協助培訓城中新一代的專才。

    [/double_paragraph] [/row]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