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情理兼備的正向溝通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8cb31c8edb93a3ccf184e2c4767f648daa12420d.jpg

    父母保護孩子,避免孩子受傷、生病,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惜,孩子未必領情,甚至忽視及拒絕,父母因此很容易生氣,繼而惡言相向,最後演變成親子衝突,極為可惜。張太和兒子俊傑便是一例子。

    俊傑生性活躍,像彈跳豆丁,經常跑來跑去。外出時,張太經常要喝停孩子,以免有碰撞或受傷,可惜,俊傑依然故我,母親的呼叫甚少生效,每次要張太用上最嚴厲的字句,幾近反面的行動,才能換來一會兒的安靜。

    出言威嚇最有效?
    張太的本意是良好的,每當孩子攀高跳下時,她都在旁勸阻,但愈見無效,便愈加大聲遏止。由擔心轉為憤怒,張太甚至要大吼大叫:「等你掉下來,你才會知死。」、「如不跌死,你是不會知道母親是對的。」、「當你受傷時,千萬不要走過來,我是不會可憐你的。」作父母的,好言相勸如不收效,孩子仍不受控時,唯有無所不用其極地出言威嚇,以達到禁止孩子具危險性的行為,但當孩子聽到一連串「咒語」後,會怎樣想呢 ?

    俊傑可能知道母親愛錫自己,但肯定不接受到她的勸喻,因為俊傑很少受到「挫敗」,即如母親所言的嚴重受傷。即使在其他事上, 張太也因擔心兒子的健康而有很多嘮叨,例如:「穿咁少衫,唔病才怪」、「唔洗手吃飯會肚痛」等提醒。因為母親的「預言」很少兌現,俊傑都不當是一回事,張太的說服力在孩子心目中每下愈況。

    合適勸說更有效
    其實,想深一層,張太緊張俊傑的安全及健康是正確的,但處理的方法可以加入更積極的說法,而免陷於勸喻及威嚇的兩個極端。當俊傑在街上奔跑時,可上前制止,並說:「媽媽知道你很開心,很想四周跑,我也想你跑得開心,所以我想在你興趣班完畢後,就與你到運動場賽跑,跑到你累為止。」或者,當俊傑不肯多穿衣服時,張太可以說:「媽媽擔心你著涼,那就容易生病,我會很心痛,所以希望你多穿一件衣服。」

    孩子其實需要很多自主空間,透過不斷的嘗試,確立對自己能力的信心,所以,父母需要明白他們的需要,教導他們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做合適他們需要的活動。此外,在孩子成長中,父母需要多表達自己對孩子關切之情,勝於只用後果來威脅對方就範,尤其當孩子固執時,更要用愛去軟化堅硬的心志。

    42a83f5537bbdb17c469f3c74fdf0ffc88d2fdbe.jpg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