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STEM 從設計思考 學習空氣與水(下)

從設計思考 學習空氣與水(下)

專題展示

參觀當日共有 16 組以科技及水為題的 STEAM 成果研究,這次最特別的地方是所以有研究成果均真正出自學生本身。事實上,記者也曾向學生查詢去年的學習經歷,他們能細緻的回憶學習經歷,自主性的學習成效十分顯著。以下是筆者隨機選擇的三個攤位展示。

計劃名稱:Clean drinking water in the Park

計劃老師及學生: (左至右)Ms Funny Lam、Abeerah Zahid、Ng Ming San、Mohammad Qasim Shafique、Kavindu Sampath Peiris、Ben-
Guerba Ryan、Mr Victor Pong

學生指出日常在外出玩樂時,不時會飲用公眾飲水機的過濾水,他們表示
很多水機的水都帶有異味,因此他們想要提出改善。同學表示於網上得知有多種過濾方法,遂開始動手進行測試,惟第一次效果未如理想,最終做了三個原型作測試。

同學們曾製作三款濾水器作測試。
計劃名稱:Saving poor chef

計劃老師及學生: (左至右)Mr Kenneth Au、Ms Wendy Chan、
Johnna Catrina、Khan Shariq Rehman、Khan Arif Muhammad、Chodey Joyan Jean-Charles、Gurung Khushi

該組別的同學指出,他們留意到家中的廚房在煮食時,比日常其他地方溫度要高出很多。為了父母,因此他們期望能改善廚房的溫度。同學們拆解方法需製作房間原型,並加入風扇流動測試,然後運用溫度感應器,探測空氣流動對溫度上的改變。

學生製作模型,並利用圈中的感測器和風扇改變熱空氣流動,研究廚房內空氣的變化狀況。
計劃名稱:Find the perfect mask

計劃老師及學生: (左至右)Amnah Bibi、Laibah Bibi、Zhu Chi
Yip Timmy、Taguba Jairus James Abordo、Ms Karrie Chan

空氣污染及病菌令到不少人身體出現問題,學生們留意到此,想查證有效的面罩,期望能測試最佳的保護效果。他們找來五種面罩的物料,並模仿製作了空氣流動的紙箱,然後進行測試和尋找結果。老師還帶領同學用電腦顯微鏡進行觀察,令同學們增添視覺印象及運用科技學習的方式。

[row][double_paragraph]

老師運用顯微鏡,讓同學觀察五種物料的結構,圖中是 Carbon filter 在顯微鏡下的情況。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老師運用顯微鏡,讓同學觀察五種物料的結構,圖中是 Carbon filter 在顯微鏡下的情況。

[/double_paragraph] [/row]

是次報導僅涉及今年計劃的重點,實際上計劃背身有多項意念,以下由張寶雯副校長講解。張副校長表示因應政府推動 STEM ,學校曾檢視巿場提供的方案,惟大部份非學校發展所需。幸運的是於機緣巧合下,認識一位有教育理念兼具備 IT 背景的博士,雙方遂合作訂定三年計劃。以學生為本,設計衣、食、住三個理念的計劃,並因應學生和教師的興趣及能力,去年以食為第一個題目,讓師生均有淺嘗的機會。今年將提升至住的主題,並加入更多科技測試。

結合衣食住 以學生為本 STEM 方案

事實上,此類型專題學習課式較預期受歡迎,今年計劃有 80 位學生參加,張副校長指出報名人數超出預期,最後因應老師人手支援比例而安排。另外,專題研習的另一特色是訓練資訊素養,讓學生從而達成自主學習。至於老師推行方法是參與老師分為四組,每組有一位理科老師帶領,再配搭其他沒有 STEM 背景的老師,令到老師能更容易從生活中求學問。整個計劃困難點仍是師生時間均不太充足,老師工作繁重,部分學生居住偏遠,是最大的限制,但張副校也認為此學習方式十分有意義,相信日後能逐步調整至全校均有機會參與。

去年是以飲食為主題,學生運用中國養生智慧,製作出生津止渴的羅漢果汽水。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