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帶著孩子跑到戶外學環保英語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a16db3e6002aa77a4d46aa02d67828257167120c.jpg
    全程必需以英文交流及溝通,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由傳統資訊接收,變身英語記者

    很多學校帶孩子到戶外參觀,即使預設只有英文作交流,由於孩子只是接收資訊的一群,遇上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使用其他參考資料,如場地介紹單張等,但隨著活動結束,很快會忘記學習內容。為了加強孩子們的記憶,現在可以嘗試將「角色倒轉」,讓孩子主導介紹,例如以訪問方式,一方面讓他們加強活動體驗,一方面也可加強學習效果,學習成果將會更為明顯。

    2390f513e75149cca0a4221ee5beeff45cafa16b.jpg648d32bffa618bd66ee0f9ea0ae747e7e43a0d7b.jpg
    場地導賞工作人員應校方要求,全程以英文解說,有鑑於環保內容涉及一些比較冷門的英文生字,孩子們會主動拍片及影相作記錄。「Algae(水藻)」一詞,大家可能很陌生,但當孩子親身幫忙清理魚池上的「Algae」後,相信日後也會記得。

     

    選擇有趣學習主題,鼓勵孩子「敢言」

    除了活動方式外,選擇一個對孩子有趣的主題也是重要的一環。筆者今次設計為孩子參觀的主題是「魚菜共生(Aquaponics)」,內容是透過廚餘,經過連串加工後製成魚糧餵魚。整個參觀旅程,孩子可以親身體驗魚場的運作,如由「BB魚」飼養至「成魚」的過程,至於期間「意外死亡」的魚也需要照顧。

    另一方面,每個孩子還有其他重要的「角色」。按編排,部分負責「訪問」,部分是「拍攝」工作人員,當然也少不了「提問」的環節。為了令所有孩子可以學習到相關知識,他們會有充足的時間與導賞人員討論及提問,或許採訪期間,孩子未必全程以流利英語提問,但在外語老師協助下,孩子慢慢會自然地以「合適」的文法提出問題,不知不覺間改善了他們常犯的小錯誤。

    dfd34424b9cad77f6a16c9afc0e24b3702a558c3.jpg02c39d26a4263d41a1541970b3ce382d87c1c0fa.jpg
    餵魚是每個孩子最想參與的「工作」之一。不少孩子對魚屍處理的題目感興趣,原因是魚乾原來是有豐富「鈣質(Calcium)」的食糧。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