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巧奪匠心 發揮 STEM 精神(上)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營造 STEM 的氣氛不難,畢竟很多人認為只是四個英文字母,但通過教育過程,讓學生能掌握和活用運算、創新和解難的思維,貼地落實的學習,又有多少學生學到呢?早前採訪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的學生,在他們身上就看見 STEM 教學的成功例子。

    匠心是指人能從事精巧細緻的創作心思,一般情況下多出現於成年人身上,畢竟從事手藝創作,需要高度的集中力,並有勇於創作精神。早前在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的學生身上看得到此決心,當成年人一直誤以為學生他們能力有限,真相原來是現今教育限制了他們。

    五年級動手習作之一是製作陀螺,當中既集合數學和科學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十足,而且能發揮創意。

    五年級動手習作之一是製作陀螺,當中既集合數學和科學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十足,而且能發揮創意。

    學生話真係驚架!

    先描述一下當天採訪情況,由於得知該校運用木工元素加入 STEM ,因此本刊主動提出採訪要求,期望理解課程因由。主要受訪有六位學生,分別是五年級學生鄭灝言、吳映璇、梁皓程和六年級學生施恩慈、關學謙、王子俊。他們先七嘴八舌興高彩烈的介紹今次學習經歷。簡單而言,六位學生一致表示木工手藝的學習過程十分好玩,四位同學直認未接觸前很驚,王子俊直接表示未接觸木工工具前,覺得很多未知情況,真的會驚,接觸過後,現在已知道所有安全步驟。此外,六位學生一致表示十分喜歡課堂,也不再害怕。那麼到底他們學了甚麼呢?

    (左起)六位學生鄭灝言、王子俊、梁皓程、施恩慈、關學謙、吳映璇,花了大概十分鐘左右,與小記一起製作了學校縮寫的七個英文字母。
    (左起)六位學生鄭灝言、王子俊、梁皓程、施恩慈、關學謙、吳映璇,花了大概十分鐘左右,與小記一起製作了學校縮寫的七個英文字母。

    學習提早避免錯誤

    先由六年級學生分享,學生施恩慈先說明了學習經歷,他們第一部份習作是製作七巧板,會先在格仔紙上繪畫草圖,按需要製成紙模,然後剪裁紙張套在木板上做上稿,接著才開始處理木板。當中多位同學均表示第一次繪圖用格仔紙較易掌握,因為他們只需專注於數格仔。第二份習作是製作書立,此時已可以直接運用白紙直接繪圖。她續解釋會分為多個步驟的原因,是為了提早避免錯誤,只用眼睛看而不動手做,很多位置並不準確,通過動手做,更能理解問題。

    運用小型電鑽先開洞,能令 鋸木更順暢。
    運用小型電鑽先開洞,能令鋸木更順暢。

    自行找解決方法

    學生關學謙表示製作七巧板是很有趣和特別的經歷,他笑言很多同學們原先很擔心,因為明白木材只有一塊,錯了基本上就沒有機會重做,但後來老師提示,錯了就自行找解決方法,有同學由於錯手,解難是將七巧板再切多塊,變成十巧板。他繼續分享觀感,過往錯了就只會一直重做,不懂找其他解決方法,現在會通過想辦法,隨機應變能解決問題。施恩慈從旁也分享了近期一個經驗,於製作書立時,她沒有裁切出正確的效果,因而令書立沒法直立,其後她自行找到一塊小木碎涉入,書立就可以使用。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