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多元化 STEM 余中推創客文化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浸信會天虹小學致力讓學生有創新空間,但有父母就曾向筆者表示,擔心中學無以為繼。今期筆者採訪的是同區樂善堂余近卿中學(簡稱余中),此校正是天虹的中學版。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發展 STEM 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在 STEM 未於香港推廣前,該校的劉振鴻校長就已開始推廣魚菜共生及海洋生物學,這些都是 STEM 教學方式,但較側重生物層面。近年 STEM 正式推動,學校於剛過去的學年,開設新的校本初中課程— STEM 產品設計。

    負責之一陳錦輝老師講解,課程編排涉及全學年,上學期是理論及學習工
    具應用,每位學生會設計一件產品,以此為目的,但延伸要學習很多相關知識,例如自動化裝置需要的電腦化過程、感應器和摩打操作方式等。另一方面,每個產品也有相關的程式設計和工具,如雷射切割等,最後更需要學習美化產品。下學期編排是由老師帶領學生進入 STEM 產品設計,最重要是要讓學生先認清問題,再找出用科學科技的解決方法,從而發展人類福祉。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參與 STEM 產品設計的一眾師生,後排左起江文其老師、吳智江老師文可為副校長、勞翠華老師、陳錦輝老師和劉振鴻校長。前排左起學生柳婷敏、吳泳茵、馬緯珊、張焌鍵和劉星宇。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參與 STEM 產品設計的一眾師生,後排左起江文其老師、吳智江老師文可為副校長、勞翠華老師、陳錦輝老師和劉振鴻校長。前排左起學生柳婷敏、吳泳茵、馬緯珊、張焌鍵和劉星宇。

    學生從實踐中成長

    江文其老師分享學生的學習成果,他表示經過此學年後學生大多有很大改
    變。起初學生們會認為中學生無力製作高科技,但從學習過程中,他們通過實踐,理解自身的不足,從而找出真正學習方式,當中培養出自信,也有機會學習發揮創意。陳錦輝老師一旁補充,畢竟傳統授課學生只聽跟做,師生都難以掌握擁有知識的程度,但經由動手做,現在能真正由構思至製作,師生都能直接感受到知識的真正實踐。

    [row][double_paragraph]

    圖中是馬緯珊所設計的智能家居模型,當寵物掛上 RFID 後,就可自由進出家居的指定區域。
    圖中是馬緯珊所設計的智能家居模型,當寵物掛上 RFID 後,就可自由進出家居的指定區域。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余中安排學生就長者及智能家居設計產品,圖中是學生柳婷敏和吳泳茵所設計的調溫杯座,可讓杯裡的水溫維持於指定溫度。
    余中安排學生就長者及智能家居設計產品,圖中是學生柳婷敏和吳泳茵所設計的調溫杯座,可讓杯裡的水溫維持於指定溫度。

    [/double_paragraph] [/row]

    海洋世界學 STEM

    余中的 STEM 是雙線發展,既有 STEM 產品設計,另一方面有該校發展已久的生物研習。方麗萍老師介紹生物方面分為三個部分,有運作多年的魚菜共生系統,並有較新的馬蹄蟹養殖中心及海洋科技研習中心。中一的學生全部均會接觸魚菜共生系統認識自然生態,而飼養的魚會提供予就近的護老中心。中一過後,有興趣的學生,可參與馬蹄蟹養殖中心及海洋科技研習中心,前者是由於香港的馬蹄蟹數量持續下降,學校現正與城大合作參與培育。

    [row][double_paragraph]

    海洋科技研習中心團隊的部分成員,(左起) 學生陳嘉稀、雷詠琳、方麗萍老師、學生嚴凱彤、郭彥聰和楊永聰。
    海洋科技研習中心團隊的部分成員,(左起) 學生陳嘉稀、雷詠琳、方麗萍老師、學生嚴凱彤、郭彥聰和楊永聰。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劉校長期望通過啟發學生對海洋產生興趣,一方面可協助拯救香港珊瑚,另一方面也可培育出海洋生物學家。
    劉校長期望通過啟發學生對海洋產生興趣,一方面可協助拯救香港珊瑚,另一方面也可培育出海洋生物學家。

    [/double_paragraph] [/row]

    另一方面,學校將過往成功培育珊瑚的經驗擴展至巨型魚缸,並同時學習飼養各類魚類及珊瑚。海洋科技研習中心會學習範圍很大,有前往甕缸及橋咀實地考察,讓他們從現實中理解現時的環境問題,並於海洋科技研習中心通過實驗研究,找出解決方法。方老師表示通過計劃後,學生最大的轉變是在了解自然後,培養出品行、自信及責任感,而她也有信心學生在 DSE 考試中能取得佳績。

    校長分享 STEM 經驗

    劉校長進一步講解,以該校為例,星夢計劃中老師有腰傷,但為了達成目標,歷經一年鍛鍊,仍堅持上陣,最重要的改變是教授知識外,也十分重視教授學生品格。另一個例子是學校在考慮發展產品設計時,正是因老師已在 Arduino 產品上十分熟悉,並提出自行撰寫教學方案,學校才能於短短一個學年走出 STEM 產品設計計劃。他補充,近期前有不少學校邀請分享經驗,他會要求講座以外,需要直接與老師對談,才能按老師的興趣及意願,才可以給予發展意見。

    起跑線不在 DSE

    談到即將來臨的新學年,學校將會設立智能家居室,讓學生的產品有展示機會同時,也要認識現今新科技發展,與時並進。另外,會將上述各項發展重新檢視,務求令課程更緊扣,例如培育珊瑚後,珊瑚鈣與 pH 值的關係,將融入 DSE 課程中。他期望學生能學好做人,而並非單是為了製作。最後,他表示傳統香港價值觀,認為學生成敗關鍵在 DSE,但現今世界已不在如此,他強調「起跑線不在 DSE」,養魚和發明均可以是起跑線。學生的價值觀不應停留在照顧好自己就足夠,有責任感兼能照顧別人,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