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你不夠愛我!

    文 正康
    文 正康
    親職教練及培訓顧問 致力於家長及教師的培訓,現主力教授LP 及家長教練技術課程,並著有「親子學習程式學」及「因型施教--管教有法」。文正康育有2 名兒子,當中2 年更當上「全職爸爸」,深明現今家長教養孩子之苦與樂。

    「只從生了細女後,大女不斷埋怨我無時間陪佢,其實我陪佢的時間係最多!」面對 Kristy 不斷抱怨,我只能靜聽 Kristy 的故事。 Kristy 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有次我真係湊女湊到發脾氣,我咪大聲咁話佢囉,點知佢反駁話我成日鬧佢,話佢白痴,我聽到好震驚,我真係無講過,但佢又講到似層層,我真係唔知點樣教佢……」
    Kristy 開始眼泛淚光,整個氣氛都充斥著 Kristy 的無助。當第一個孩子出世,大部份的父母都會既開心,又擔憂,開心的是新生命終於來臨,擔憂的是原來照顧孩子殊不簡單!是故父母們都會認真起來,上育兒班,看親子書,希望把孩子照顧得最好。當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孩子當然充份感受到父母的愛。可是,當第二個孩子出世後,父母都把精力放在年幼弟妹身上,哥哥姐姐開始覺得資源被分薄,心裡覺得父母不再重視自己而產生鬱結。哥哥姐姐擔心地位不保,為「重奪寶座」,倒退行為開始出現,明明懂得照顧自己,卻假裝需要父母的照顧,並做出一些負面行為,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父母不明白孩子的感受,理性上又期望做了哥哥姐姐的孩子應該更成熟,很多父母按捺不往,嚴厲痛斥孩子。孩子未能接受這「情感的落差」,繼續做出更多負面的行為,一個惡性循環便應運而生,整個家庭都承受著痛苦。要跳出這個困局並不容易,這必須要父母有很好的覺知,清楚了解問題的根源才容易解決。然而,父母也對可以做足預防惜施,以減少兄弟姐妹間的妒忌,重建親子間的感情。

    「加」強覺知

    當細佬妹出世後,父母可以時刻多加留意,哥哥姐姐有沒有甚麼行為的變化?情緒大起大落?說話變得很 BB ?這些都可能是孩子發出的訊息,希望父母多加留意自己。若父母捕捉到這些訊號,不妨多與子女交談,以解開孩子的心結。

    「減」少比較

    父母要記住,儘管孩子做了哥哥姐姐,並不代表他們清楚知道哥哥姐姐應該要做甚麼!要扮演「哥哥姐姐」的角色,是需要時間適應。父母不要過份期望孩子頓時變得成熟,能體諒父母的心情。別說一些「妹妹都做到,點解你咁大個都做唔到!」這些說話,這只會加深手足間的缺裂,手足間的關係將會變得更差。

    有機可「乘」

    建議父母把握機會,主動創造與哥哥姐姐獨處的親密空間。在這個時段,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耍,閱讀或做一些需要共同參與的活動,讓孩子再次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並不因為弟妹出世後而變少。

    「除」去心結

    平時應多與孩子溝通,把孩子心中的鬱結除去。不要以為孩子長大後便會即時變得明白事理。孩子真正的內心情感是否能恰當地表達,是需要父母慢慢的引導,孩子的心理健康才得到良好的發展。
    及後 Kristy 終於鼓起勇氣,挑選了一個合適時段,與大女傾談,大女亦願意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後來得知她們甚至共同製作了一個「親子約章」,列示出彼此間的承諾,並繪製成圖畫,張貼在家中當眼的地方,而大女亦因此對 Kristy 更為體貼,甚至主動幫助媽媽照顧妹妹,我相信經過這「戰役」後,她們的感情又邁進了一大步呢!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