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巧奪匠心 發揮 STEM 精神(下)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老師角色轉變

    除此之外,文老師分享歷經多次設計 STEM 課堂,她感受到老師角色轉變漸漸地明確,老師過往是傳授知識,現在角色上類似引導者。她個人認為老師的工作可轉換成與學生同行去學習,要知道教授的對象是人,並不是機械人。人的特性是各有不一,要認識自己,找尋學習的興趣。因此要完全發揮 STEM 背後的精神,應是如何陪伴每個不一樣的學生走向每個成功學習之路,因為成功學習能帶來滿足、信心、對待事物態度和思考能力。

    轉換角色後,實務上老師可以因應學生情況,用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真正實現點撥學生才能,這正是電腦和 AI 不能實現的教學能力,人才能有價值觀、情感、志向,因此教育工作需要定立適合方向,再引領學生憑自己能力走向目標,已十分足夠。

    六年級習作會製作感恩盒,當中還會學習榫的運用,絕對是實用貼地的學習。
    六年級習作會製作感恩盒,當中還會學習榫的運用,絕對是實用貼地的學習。

    創造不一樣學習經歷

    趙老師從旁補充,他們的課程更新,是期望能培養學生做創作者( Maker )而非製作者( Worker ),學生所學習的是思考( Thinking ),而不只是結果( Facts ),不再只是跟著指引複製事物。學生學習 STEM 精神和方式,而不是製作一樣的結果,只有如此才是為學生真正扎根。事實上,他已見到學生在學習上變得更有信心,過往很多學生遇到問題,只會立即舉手由旁人照顧,現在他們會開始學習自行解決問題。另一點重要的是成果能孕育出學生有各自的創意和能力,例如有各式各樣形狀的陀螺。

    趙老師於課程設計過程中,搜集了各式各樣的成品,藉此為學生帶來更多思考間,如圖中的木象。趙老師於課程設計過程中,搜集了各式各樣的成品,藉此為學生帶來更多思考間,如圖中的木象。

    3E 教學法

    此外,她分享課程設計要點是圍繞 3E 。第一步是吸引( Engage )學生學習,這一點在教學過程裡最簡單,但能讓學生變成持續學習就較困難。因此需要點撥( Enhance )學生,通過科技普及,例如教師能活用翻轉課堂( Flipping Classroom )方式,老師有更多時間集中在照顧學習差異,或設計更多含量有吸引力的 Input 和 Output 學習模式,畢竟學習往往需通過練習,最終就可以延伸( Extend )至各學習範圍。

    圖中的學生在清理木屑,當時課堂已完結,學生們是特意返回自行清理良好的課程設計,甚至可培育責任感。
    圖中的學生在清理木屑,當時課堂已完結,學生們是特意返回自行清理良好的課程設計,甚至可培育責任感。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